三家上市环保企业,筹划控制权变更
不足半月,已有三家上市环保企业传来筹划控制权变更消息。
10月12日,中持股份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所持公司的全部股份63,132,97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3%,转让价格不低于8.72元/股。
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长江环保集团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截至本公告之日,公司无实际控制人,长江环保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若本次公开征集转让实施完成,将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
10月9日,中环环保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伯中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徽中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司(以下简称“中辰投资”)已将该公司股份合计为70,541,359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16.6171%),股份转让单价约为 8.48 元/股,股权转让给北京鼎垣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北京鼎垣”)、嘉兴鼎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鼎康”),转让对价合计为5.98亿元。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北京鼎垣将持有公司11.5931%股份,嘉兴鼎康将持有5.0240%股份。北京鼎垣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刘杨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9月28日晚,冠中生态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冠中投资及实控人李春林、许剑平拟分两期向杭州深蓝财鲸人工智能科技合伙企业(下称“深蓝财鲸”)协议转让所持公司15.5%股份,并放弃剩余股份表决权,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深蓝财鲸,实际控制人则变为靳春平。
这三起案例在短时间内密集发生,勾勒出环保产业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下的深度洗牌。
引发关注的是,这三起控制权变更或呈现出多样化的路径:既有像长江环保集团这样的国资股东“主动退出”,寻求新的战略安排;也有像也有中环环保、冠中生态这样民企实控人退出“交棒”,引入新资本以期为公司带来全新活力和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环保行业控制权变更事件频发。除了上述三家企业,还有5家上市环企也经历了类似的易主过程,包括博世科、深水海纳、万德斯、太和水、中晟高科等。
博世科:1月13日,博世科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宁国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至2月28日,南化集团正式成为支配博世科最多表决权的主体,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西自治区国资委。
深水海纳:3月6日,深水海纳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海波及其一致行动人与茂名发展集团签署了《备忘录(二)》。根据此前协议,茂名发展集团计划受让李海波方合计持有的45,361,867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茂名发展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茂名市国资委。
万德斯:3月22日,万德斯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刘军、大股东宫建瑞已与瑞源国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瑞源国际”)签署协议,转让其持有的万德斯100%股权,转让价款合计为4.13亿元。本次交易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刘军先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瑞源国际间接持有万德斯28.88%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太和水:4月7日,太和水发布公告,太和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何文辉先生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北京欣欣转让其12.00%的股份,转让总价为396,545,958元。本次权益变动属于协议转让,未触及要约收购。本次交易完成后,北京欣欣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收购方北京欣欣的共同实际控制人何凡、蒋利顺、董津。
中晟高科:7月22日晚,中晟高科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苏州市吴中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吴中金控”)一致行动人苏州吴中区天凯汇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其22.35%股份給福州千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福州千景”),转让总金额为5.59亿元。若上述交易顺利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吴中金控变更为福州千景,实际控制人将由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变更为翁声锦与何从夫妇。
除此以外,一大波国资、上市企业子公司也在年内纷纷完成“易主”。
比如,城发环境以4.77亿元的报价获得宇通重工控股子公司傲蓝得85%股权及对其享有的1.2亿元债权;城发环境以3.226亿元获得维尔利子公司敦化市中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100%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度内的这几起控制权变更案例,已不再是单向的“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而是一场结构更复杂、动机更多元的深度洗牌:
各方资本基于战略聚焦、资金压力、产业协同等不同诉求重新布局,预示着环保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走向精益运营与战略重构的新阶段。
业绩普遍承压,环保行业开启“淘汰赛”
其实不难发现,环保公司“易主”的普遍诱因都是业绩承压,营收下滑、利润萎缩乃至亏损,导致现金流紧张,原有股东无力支撑。
比如,深水海纳、太和水、万德斯等多家企业,近两年均面临严重的盈利危机,甚至陷入连续亏损的困境。
深水海纳在2022年至2024年间连续三年业绩亏损,其中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2.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07.67%。
万德斯在2023年及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约1.55亿元。根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为2.07亿元,同比下降22.66%;归母净利润为-2843.53万元,同比下降559.04%。
除了利润表上的亏损,现金流恶化及巨额应收账款带来的运营压力,同样是迫使原股东放手的关键因素。
中持股份截至2025年6月末的应收账款高达13.10亿元,约占流动资产的六成,对此公司曾坦言“催收应收账款存在困难”。
这些表象背后,是环保行业“重资产、长周期、回款慢”的固有特性所驱动的深度整合。 许多民营企业受制于漫长的项目周期与融资瓶颈,难以为继,持续从市场中出清。而地方国资及产业资本则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与资源优势,通过复杂的交易架构密集“接盘”。
从交易逻辑看,地方国资的战略诉求集中于技术协同与区域资源整合。
例如,广西国资委通过南化集团入主博世科,旨在强化区域环保项目承接能力。瑞源国际收购万德斯28.88%股权,则着眼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技术互补。此类交易有助于缓解标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本质上是用政策资源换市场化效率。
而新产业资本方则看中时机,在民营企业实控人因经营承压而选择战略撤退时,以逆向投资的逻辑,进行低位承接与战略布局。
因此,年内环企密集易主,本质是环保行业“淘汰赛”的缩影。在政策驱动从规模转向质量、融资环境持续收紧、传统工程红利消退的三重压力下,行业分化持续加剧。